Conrad Prebys Foundation 發起 Leaders in Belonging(歸屬感領袖)倡議
得獎者將會獲取 100,000 美元,以表彰他們在消除社會障礙以建設一個包容、公正和永續的聖地牙哥方面所發揮的領導作用
聖地牙哥2023年5月30日 /美通社/ -- 今天,超過 400 位人士聚集在 Conrad Prebys 表演藝術中心,與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 john a. powell 一起進行「歸屬感對話」活動。活動上,當地最大的私人基金會 The Conrad Prebys Foundation 宣佈了其全新的 Leaders In Belonging(歸屬感領袖)倡議。這項工作將為五位「非常積極的社區倡導者」提供每人十萬美元的無限制獎勵,表彰他們致力確認、改變及消除障礙,以在大聖地牙哥地區帶來包容、公正和永續發展。這個年度獎勵旨在給領導者提供重要支援,讓他們繼續工作,並協助他們創立變革運動。
「我們相信聖地牙哥的未來 —— 以及我們的國家及地球 —— 靠著我們的集體力量,創建一個所有人都得到重視、需要以及肯定的社區和世界。」Conrad Prebys Foundation 行政總裁 Grant Oliphant 說。「 Leaders In Belonging 倡議將激勵我們社區中盡心盡責,每天都在努力履行使命,卻不被重視的英雄們。大聖地牙哥區內有很多這種領袖,我們認為他們值得我們的支持和表揚。」
這些領袖正在塑造該地區面對未來十年的挑戰所需的領導類型,基金會希望得到他們的指引和啟發。此外,該倡議將協助基金會與更大的社區專長和知識網絡連繫起來。
Leaders In Belonging 獎項將會授予過去曾在支持歸屬感方面獲得成就的人,而獎金將會給獲獎者使用在他們認為合適的地方。
「我們知道真正的領袖正在做額外的工作,以解決他們遇到的挑戰。我們想以此感謝所有看不見的(而且通常是義務的)勞動力,他們致力於識別和指出不公平的制度,創建可行動的解決方案來營造歸屬感,並激發周邊的社區和生態系統。」Conrad Prebys Foundation 影響力總監 Kaberi Banerjee Murthy 說。「在列舉這些 Leaders in Belonging 的卓越例子時,我們希望認可這些正在進行的工作,並啟發更多民眾去承擔風險和鼓起勇氣。作為基金會,我們希望透過追隨那些以社區智慧進行領導並制定解決方案的人,推動自己解決核心挑戰。」
來自聖地牙哥各地的提名人將會在六月前為該倡議首屆的五名得獎者提交推薦。得獎者名單將在 2023 年秋季公佈。
Conrad Prebys Foundatio 致力協助為所有聖地牙哥人創立一個包容、公平以及充滿活力的未來。該基金會相信,投資和表彰這些領袖能更進一步發展和保護他們的努力以及他們的社區網絡,並有助建立一個連繫更緊密、更友好的地區。
基金會希望學習和表彰致力於項目領域及問題領域改變結構性邊緣化及不平等現象的領袖。
關於 Leaders in Belonging 倡議
該倡議前兩年的初始資金為 100 萬美元。每年將向五位領袖提供贈款。此獎項將盡可能靈活,能夠頒發給個人或 501(c)(3) 組織。贈款無限制,得獎者可任意使用所得資金。
流程
基金會在縣內及各部門內挑選提名者,向基金會工作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推薦得獎者。
被提名者的標準包括以下人士:
- 積極識別和指出不公平系統,創立可行的解決方案,並計劃建立歸屬感,激發周邊社區及生態系統
- 至少在基金會的一個項目或問題領域內擁有專業知識
- 在工作中展現出領導力
- 在聖地牙哥社區內擁有信譽及生活經驗
- 曾展現出對種族、性別及經濟公平的承諾
- 致力於合作,並在整個聖地牙哥中擁有深厚關係和網絡
得獎名單公佈和表彰活動
得獎者名單將在 8 月 28 日公佈,得獎者將獲邀參加於 10 月 3 日舉辦的小組討論會及表彰活動
Conrad Prebys Foundatio 致力為所有聖地牙哥人創立一個包容、公平以及充滿活力的未來。為了實現此願景,我們透過投資於突破性的機構、想法和人員,推動卓越及分享機會,讓聖地牙哥縣的更多人能夠獲取經濟保障、健康和支持;振興及連繫社區;並讓各個服務機構及系統提供公平的機會。
Prebys 投資於視覺和表演藝術、醫學研究、醫療保健以及年輕人的成功,並關注我們的工作對氣候、原住民社區、我們作為邊境地區的特質及公民參與的影響。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prebysfdn.org。
The Conrad Prebys Foundation
WANT YOUR COMPANY'S NEWS FEATURED ON PRNEWSWIRE.COM?
Newsrooms &
Influencers
Digital Media
Outlets
Journalists
Opted In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