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智慧手術: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CARES Copilot 1.0多模態手術大模型」新聞發佈會在港順利舉辦
香港2024年3月11日 /美通社/ --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正在推動各行各業在智能化創新的快速發展。GPT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引起廣泛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為醫療診斷和治療等提供了精準高效的支持。面對這一機遇和挑戰,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簡稱「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於3月11日在香港科學園正式發佈中心最新研發的面向醫療垂直領域的AI多模態大模型——CARES Copilot 1.0。
實力研發醫療健康AI大模型,推動智慧醫療創新發展
在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宏斌教授發表了主題為「賦能醫生,普惠患者:CARES Copilot 1.0手術大模型」的主旨演講。劉宏斌教授深入探討CARES Copilot 1.0在醫療領域的重要作用,並強調:「我們認為檢驗人工智能技術價值的唯一標準是看它是否真正能為醫生賦能,解決他們的痛點,拓展他們能力邊界。也只有這樣,人工智能技術才會真正推動人類醫學的進步」。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神經外科組主任陳達明醫生與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馮銘教授則現場演示了CARES Copilot 1.0系統,全方位展示了其功能和實用性。陳達明醫生指出:「開放式人工智能已經在改變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在醫療上肯定會做出更大的改變。而專為神經科學研發的大模型,可以超越一般教學的要求,能夠配合手術,影像導航及機器人的大模型應用在臨床、手術室及研究院,直接輔助前線醫護面對突發狀況,督導、預警、防止手術步驟危險,推進神經科學的疆界」。馮銘教授亦表示:「手術大模型和手術導航結合起來,可以為術者提供實時的解剖定位信息,提高手術安全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研究生導師康軍教授認為:「AI技術與手術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會給外科手術的發展帶來巨大變革,未來無論從手術方式、理念、器械、設備等方面,神經外科醫生都要應對AI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
在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科研團隊還分享了他們大模型垂域訓練過程中的挑戰和收穫,展示了中心團隊在這一領域的深厚實力和專業經驗。
AI驅動醫療領域創新變革,「CARES Copilot 1.0」成果落地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研發的CARES Copilot系統,是一款專為醫療領域設計的大型模型系統,能夠與智能醫療設備高度集成,這一系統強調可信賴和可解釋性。CARES Copilot 1.0實現了圖像、文本、語音、視頻、MRI、CT、超聲等多模態的手術數據理解。系統在醫學多場景、多任務的理解與處理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可有效支持包括手術階段識別、器械與解剖結構分割、器械檢測與計數、MRI高分辨率圖像生成等功能。
CARES Copilot 1.0具備長達100K上下文的長窗口理解與高效分析能力,能夠處理超過3000頁的複雜手術教材,對於年輕醫生的培訓和教學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此外,該系統能夠通過深度檢索功能,快速精確地提取手術教材、專家指南、醫學論文等專業文檔的信息,以確保提供的答案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經測試,系統能在一秒鐘內完成百萬級數據的快速檢索,並保持高達95%的準確率。
CARES Copilot系統注重實用性和可及性,已在多家醫院的不同科室進行了實地內部測試和持續優化,證明了其作為功能全面、強大且可靠的手術輔助工具的價值。CARES Copilot 1.0多模態手術大模型的推出將推動醫療智能化的高效落地,為智能健康產業的進一步升級提供了強力推動。
在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快速發展的當下,醫療領域正經歷著重大變革。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正致力於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與醫療領域的深度結合,以旨在開創更健康的未來。該中心不斷創新,積極努力,期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的進步做出卓越貢獻。
關於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在境外設立的首個國家級新型研發機構,2019年在港正式註冊,下設兩個創新中心,均入選香港InnoHK計劃。其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依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建設,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面向健康的智能技術、新型人機交互技術與設備、人工智能開放平台技術等開展國際前沿研究工作。目標是打造香港人工智能國家隊品牌,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建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醫療科技與生命健康等創新應用的國際創新高地。
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敬請瀏覽微信公眾號「中国科学院香港院AI与机器人中心」,或中心官網:https://www.cair-cas.org.hk/
SOURCE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