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地日-天合光能的濕地光伏夢:釋放光之能量,守護人類福祉
常州2024年2月2日 /美通社/ -- 2024年2月2日是第28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濕地和人類福祉」。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全球近八分之一人口的生存發展緊密相連。光伏技術成為人類恢復濕地生態、重建美好家園的新突破口。天合光能積極參與其中,以清潔、高效、世界領先的光伏技術,幫助鹽鹼、濱海等灘涂地修復生態,並憑借綠電生產、漁業養殖、就業擴大等諸多機遇,使這些曾經的「無望之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改造鹽鹼灘涂:「發電+養殖」兩全其美,「無望地」變身「希望田」
「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當地居民曾用這首打油詩,來形容侯鎮鹽鹼地脆弱的生態狀況。如今,荒涼景像已成過去,一望無際的光伏板在太陽照耀下粼粼閃光,原本撂荒的鹽鹼灘涂,成了搬運太陽能量的「希望田」。
這就是旨在改造利用廢舊低效鹽田的山東濰坊壽光侯鎮10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佔地2200畝,全部採用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建成後,每年可為電網提供約1.47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相當於節約標煤約46261噸,SO2減排約336噸,CO2減排約13.5噸,粉塵減排約59噸。
不到半年時間,在距離不到40公里的羊口鎮,天合光能再次助力魯北鹽鹼地灘涂地改造,將百年曬鹽之地變身「聚寶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點亮萬家燈火。壽光官台營子150MW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採用天合光能至尊670W系列組件,配置30MW/60MWh獨立儲能系統。「光儲結合」的模式緩解了能源供需矛盾,有效實現綠電供能、生態保護、經濟發展「三豐收」。
「漁光互補」的光伏發電模式,使漁民既可以獲得養殖的收益,又可以獲得光伏發電的收益,兩全其美。光伏板不僅能給魚塘和蝦池的增氧機、水泵等設備供電,特殊的傾斜角度設計,還可使水溫下降1到2攝氏度,抑制藻類繁殖,降低水面溫度,為魚蝦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降低因高水溫導致的魚蝦死亡率,更適合漁業養殖發展。
昔日的鹽鹼灘涂,如今已成為魚蝦蟹等特色水產繁殖的福地。濕地改造帶來的優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正化為真金白銀,流入當地居民的口袋,切實改善因鹽鹼地生態而受限的村民生計。
南海之濱:無懼環境挑戰,與濱海灘涂和諧共生
同樣的濕地空間綜合利用模式,也正在南海之濱興起。在當地一片宏大的灘涂區,一望無際的藍色光伏陣列與海水相映生輝,不時可以見到漁民在管樁下勞作的身影。這就是由天合光能提供全部組件的廣東台山海宴鎮(一期)100MW光伏發電項目。
不同於一般濕地項目,海洋灘涂特殊的氣候和環境,對光伏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合光能的組件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耐候性,避免了海水侵入的風險。針對海洋環境,天合光能光伏產品經過長期反覆的測試,保障全生命週期安心發電,為客戶和行業帶來更加持久的發電效益。至尊系列組件在RETC、PVEL等權威第三方測試中,濕熱測試表現優異,充分驗證了其在灘涂、漂浮、海邊等場景下的卓越可靠性和適用性。
上可發電,下可養殖,漁電雙豐收為本地社區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讓古樸的海宴小鎮,重新煥發出現代化的蓬勃活力。
漁業古城:水「光」相濟,綠色賦能漁業共榮
在漁業發達的滄州市,這裡東臨渤海、北靠京津,多鹽鹼地和灘涂,是開發漁光互補的理想之地。70MW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組件為總佔地面積近1950畝的魚塘注入綠色新動力。建成後,預計每年可提供綠色電能約12.8萬兆瓦時,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7萬噸,可有效緩解當地環保壓力,促進能源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如今,這個位於滄州南大港的漁光互補光伏項目已成功並網運行。該項目不僅是水上光伏的典範,還兼顧了水耕農業的發展。建於四方魚塘之上,魚塘資源會被持續利用,進行魚蝦養殖。不僅如此,水面上的光伏板還將化身為多功能「遮陽傘」,有效遮住陽光的強烈照射,降低水面溫度,減少水分蒸發,大幅降低魚蝦因水溫過高導致的死亡概率,實現經濟、生態效益雙豐收。
海岸煙波,滄海桑田,古城滄州,歲月流轉。未來,光伏板排列而成的藍海,將繼續為這座漁業古城帶來了一幅生態與技術融合的美麗新景觀。
每一片濕地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在天合光能光伏技術的加持下,「綠色新希望」正成為越來越多濕地故事的主題。秉承「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的使命,天合光能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將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帶給濕地等更多大型基地場景,助力發展瓶頸地區實現生態環境、經濟效益、人類福祉的「多贏」,憑借清潔、零碳、可持續的光伏技術優勢,為全球生態保護和人類福祉做出更多貢獻。
SOURCE 天合光能
分享這篇文章